1951年初冬,朝鲜战场上的砥平里地区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。115师指挥部隐蔽在一处地势险要的山坳里配资炒股知识,四周是茂密的松树林,清晨时分常常被浓重的雾气所笼罩,为指挥部提供了绝佳的天然掩护。就在前一天,115师与美韩联军在这里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,阵地上到处是未散的硝烟和尚未清理的弹坑,被炮火熏黑的树干无声地诉说着战斗的残酷。
夜幕降临后,指挥部的帆布帐篷里点着几盏煤油灯,昏黄的灯光在帆布上投下摇曳的影子。王良太师长背着手在作战地图前来回踱步,他浓密的眉毛紧紧拧在一起,深邃的目光不时扫过地图上标注。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此刻显得格外焦躁,军装领口已经被汗水浸湿,手指间夹着的香烟早已燃尽,却浑然不觉。帐篷里的参谋们屏息静气,连翻动文件都小心翼翼,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感。
展开剩余72%就在这令人压抑的寂静中,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摩托车引擎声。声音在指挥部外戛然而止,随即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帐篷门帘被猛地掀开,作战参谋杨大成风尘仆仆地闯了进来。他年轻的脸庞上还带着战斗后的硝烟痕迹,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报告师长!我们...他刚开口,话音未落,王良太突然转身,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落在杨大成脸上。清脆的巴掌声在帐篷里回荡,所有人都惊呆了。杨大成捂着火辣辣的脸颊,难以置信地望着师长,周围的参谋们也都面面相觑,不明白为何师长会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参谋突然发难。
要理解这戏剧性的一幕,必须回溯杨大成的传奇经历。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参谋,实际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军旅生涯。1937年,年仅14岁的杨大成为了参加抗日救亡,谎报年龄加入了八路军。由于身材瘦小,他被分配到侦察连当了一名小侦察兵。但就是这个娃娃兵,在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就展现出惊人的胆识。他独自潜伏到日军哨所附近,趁哨兵打盹时用石块将其击昏,缴获了一支崭新的三八式步枪。
四年间,杨大成在战火中迅速成长。1941年盐阜反扫荡期间,他单枪匹马潜入日军炮楼侦察,意外发现底层堆放着大量弹药。凭借这个重要情报,他带领小分队在深夜发动突袭,不仅全歼守敌,还将上百袋弹药全部转移,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。辽沈战役时,又是他带领侦察班摸清敌军粮草囤积点,为后续的精准打击提供了关键情报。
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杨大成始终奋战在侦察第一线。朝鲜战争爆发后,他随首批志愿军入朝参战。在云山战斗中,他率侦察排穿插敌后,不仅歼灭了美军一个通讯班,还缴获了全套作战地图和密码本。第二次战役时,他发现了美军隐蔽的油料库;第三次战役期间,他化装成朝鲜难民潜入敌后,摸清了敌军补给仓库的位置。这一系列战功使他从普通侦察兵成长为115师最年轻的作战参谋。
然而此刻,这位战功累累的年轻参谋却结结实实挨了师长一记耳光。副师长颜文斌站在一旁,眼中闪过一丝了然。就在几天前,115师奉命向后方转移。当时颜文斌率领主力部队,杨大成则带着侦察连和工兵连断后。在通过一个铁路隧道时,他们发现了友军伤员留下的痕迹。但当部队折返查看时,这些痕迹却神秘消失了。细心的杨大成注意到,按惯例侦察兵都会留下特殊标记,但这次却毫无踪迹。
副师长,情况不对。杨大成当时低声对颜文斌说,我带几个人留下查个明白。颜文斌深深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,在他肩上重重拍了两下,随即带领大部队继续前进。此刻回想起来,颜文斌似乎明白了师长发怒的原因——这位爱将又一次不顾个人安危,选择了最危险的任务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